全媒体记者 田甜
“三二一,点火发射!”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满载着全国人民希冀的神十六号,无疑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在长沙,41岁的竹雕非遗传承人杨定衡构思多年,在10万根竹根中找寻最合适的原材料,耗时一月终于做出了以航天员为原型的竹雕作品《再出发》。
【资料图】
他说,想用手艺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支持。
(受访者供图)
寻10万竹根,只取其一
手拿红旗、身穿航天服、底座是用s形勾勒的飞天形象。杨定衡手下的竹雕作品惟妙惟肖。上午9时许,他拿出《再出发》竹雕作品,专心地守在屏幕前,等待着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时刻。他紧握着手中的竹雕,心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这个作品我很早以前就已经想做了。”杨定衡说,从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开始,他就一直关注着祖国的航天事业。从神舟七号到现在的神舟十六号,他感叹着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敬佩所有参与航天事业的航天英雄。作为一名手艺人,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喜爱。
做竹雕,原材料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为了做好《再出发》这个作品,每年都会收购数万根竹根的杨定衡苦苦寻找着最佳原材料。“要做这个作品,肯定要有飞翔的元素,那就意味着这个竹根一定要长,还需要用它雕刻出航天员的形象,那它的竹杆一定要多。”找寻材料并不是易事,竹根虽然常见,但符合杨定衡要求的却极少。
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寻近10万根竹根的杨定衡,终于在今年4月看见了完全符合他要求的竹根。构图、设计、雕刻、打磨……一个月的精雕细琢,杨定衡完成了竹雕作品《再出发》——这不仅是他的心意寄托,更是一种创新的作品。
传承竹雕 他坚持传统手艺
而《再出发》也并不是杨定衡的第一次创新。从杨定衡曾祖父开始,家中四代人都是竹雕手艺人。2019年,杨定衡正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坚持着传统手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尝试着作品创新。
“竹雕做起来很枯燥,也很耗时间,其实我很担心它会失传。”杨定衡说,做竹雕除了原材料,最佳的辅助工具便是大小不一的刻刀,为了竹雕作品的精美和细节,每一把刻刀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时候雕刻一个竹雕作品,需要用到二三十把不同的刻刀。”为了不让竹雕技艺失传,不仅是线下的宣传,杨定衡还在线上做起了账号,拍起了制作竹雕的短视频。 “好在宣传是有效果的,不仅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竹雕作品,我还收了四个稳定的徒弟。”杨定衡开心地和记者分享着,他的徒弟不仅有25岁的年轻人,也有45岁的中年人。出于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他们都乐于去做传统手艺的传播者。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