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全面采用AI技术,智慧制药能够为制药企业带来从研发、生产、流通到终端消费全链条的质量提升。”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依然心系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应采用AI技术改造医药传统产业,以智慧制药赋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医药工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冶金、石化等行业相比,我国医药工业的平均自动化水平不高,运用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张伯礼特别指出,“制药行业绝大部分企业虽实现了机械化制药,但尚未建立数字化的制药生产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表示,目前我国制药行业制药装备落后,信息集成不足等情况。
“这些情况体现在资金、人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制约着药品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影响药品质量持续提升。”肖伟说。
通过调研,张伯礼科研团队发现,全面采用AI技术,智慧制药不仅能为制药企业带来全链条的质量提升,还能帮助制药企业增强质量控制、降低质量风险,提升效率、优化成本。同时,智能制造系统通过生产、质控、物流、营销、人力等环节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优化调度,提升生产效率。
以中医药产业为例,目前从药材种植生产,到制药装备和诊疗技术智能化,再到研究证据转化落地,中医药数智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基础。“像我们团队成功研制的中药功效组分智能制备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效率。”张伯礼说。
作为药企掌舵人的肖伟也深谙智慧制药对药企发展的意义。他说,制药行业只有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全流程数据获取、分析、优化与追溯的质量控制策略与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提升药品质量,并优化生产工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融合多种先进技术,推进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全要素、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挖掘数据价值,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运营。
“不过,信息化建设基础弱、监管指标僵化和投资收益见效慢等是目前制药行业在智能制造转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张伯礼建议,国家需要出台政策,提升医药制造技术水平,大力扶持行业整体升级,“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创新和优化药品审评政策,鼓励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在制药工艺改造与提升中的应用。”张伯礼强调,“这是瓶颈,也是最后一道关口,关乎到制药工业升级换代的成败。”
张伯礼还建议:“希望国家出台药品优质优价、纳入医保及集采等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通过设立生物医药制造重大专项,支持智能制药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记者 陈 曦 金 凤)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